一区二区三区国产V欧美_国产精品二区四区_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99久久99久久综合

當前位置: 網(wǎng)站首頁 / 德育工作 / 心理輔導 / 工作動態(tài)

以愛之名的控制,請別那么心安理得(轉(zhuǎn)載)

發(fā)布時間:2020-05-21 03:40 瀏覽:6418
【字體大?。?a href="javascript:doZoom(20)">大
當這篇文章第一次發(fā)表,有不少朋友給我發(fā)微信說,你寫得好貼切,我也是這樣長大的。
我們的母親好像都是同一個人。
為什么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么多的母親喜歡去控制?把控制孩子當成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她們需要這種控制帶來的安全感,她們需要這種把控孩子的世界,塑造孩子成為理想的樣子的價值感。
安全感和價值感,是中國母親普遍缺失的東西。


這不是一位母親自己的錯。這是一個代際的輪回。

在成為母親之前,她們是女兒,是女人,她們經(jīng)歷了怎樣的開始?她們經(jīng)歷了怎樣的成長?

我們每一個人可能曾經(jīng)都是個被控制者,我們的生命可能或多或少都被母親或父親以愛之名控制和侵占了。

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覺察。減少控制,不堂而皇之以愛之名,侵入他人的生命。

 · 01 · 

有一位媽媽來找我,她說自己最近大半年以來非常痛苦,覺得自己教育不好自己的女兒。

 “打也不是,罵也不是,我不知道該怎么辦。

小時候覺得一切都很好的,可現(xiàn)在我覺得我根本沒法教育她,覺得自己很失敗?!彼茏载熾y過。

“其實,這些不是孩子的問題,是你自己的問題。你的焦慮、痛苦、自責,是你的情緒出了問題?!?/span>

“我也知道,我有問題,但是我真的希望孩子不要養(yǎng)成一些不好的習慣,難道我不該管嗎?”

“比如什么樣的壞習慣?”

“她一年級了,寫字的姿勢不對,這樣下去會駝背?。∥也荒懿还?,可是她改不了,總是屢教不改!”

……

不知道,當你看到這段文字你的心情是什么?

腦海中浮現(xiàn)的這個媽媽和女兒在一起,媽媽督促女兒寫字的畫面會給你帶來什么感受?

我和這位媽媽分享了我的感受:我感到的是她對孩子的控制。

不能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這是媽媽的愿望。

當然這也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你去教育孩子,這個屬于你自己的部分,這是過程。而孩子選擇接受還是不接受,是馬上改正還是慢慢改變或者堅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寫字,那是第二個部分,這個部分是孩子自己的部分。

媽媽做完了自己作為媽媽去提醒和教育的部分,但不能接受孩子行使自己的選擇和決定,這不是控制,是什么?


 · 02 · 

一個周而復始的故事在很多家庭,很多關(guān)系里面天天上演,我們行使著人性本能中控制的行為,但是我們?yōu)槲覀兊目刂普伊藷o數(shù)個理由,而且越來越意識不到,我們在控制,在找理由的這個過程。

因為大腦會屏蔽掉我們不想感覺的——讓我們不得不深思和痛苦的、逼我們面對真相的潛意識,大腦只經(jīng)過我們的允許,傳遞一些我們能接受的想法到我們的意識里。

“我不是控制孩子,孩子如果這樣寫字會變成駝背,我就是毀了她!”

“我不是控制孩子,孩子如果三年級還進不了全班前五,他以后就完了!會成為社會的底層,你覺得社會的底層就不痛苦嗎?”

還有伴侶之間,戀人之間,兄弟姐妹之間,甚至朋友之間……

我好朋友的爸爸有段時間因為突然意識到衰老而情緒非常低落。

他害怕死亡,死亡焦慮讓他很難應(yīng)對,出現(xiàn)了老年人很常見的抑郁情緒,我鼓勵她爸爸找點事情做,只要是讓他自己開心的事情,都可以。

有一次,和好朋友及她父母一起吃飯,朋友媽媽當著我的面,對老公說,“一周三次去打麻將,每次回來都臉色難看,一副疲倦得不行的樣子,我真是愁死了,我跟你說,你這樣遲早會死在麻將桌上!”

一頓飯重復了四五次,

朋友爸爸則激烈地申辯說自己只是想做點開心的事情,再說考慮到老婆的警告,一周也就打三次,每次就是三四個小時。

“你這就是咒我死!”爸爸發(fā)飆,戰(zhàn)爭升級,飯都差點吃不下去了。

這對叔叔阿姨,一向很恩愛,阿姨就像小女孩總是依戀著自己的老公,到了老年都是這樣,現(xiàn)在卻經(jīng)常發(fā)生這種爭執(zhí),好朋友很無奈,私下問我意見。

我就表達了我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的感受:
  • 妻子一直視丈夫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很依戀也很依賴他。

  • 丈夫突然間意識到死亡在逼近,產(chǎn)生了抑郁和焦慮的情緒。

  • 這種情緒也感染了身邊的妻子,她認同了丈夫的焦慮,也感到恐慌,害怕丈夫死亡。


丈夫想用打麻將的方式讓自己重新找到快樂,這是他應(yīng)對自己焦慮和抑郁情緒的自救。

但是妻子卻很害怕打麻將會讓他突然心臟病發(fā)之類的,突然間離世,所以她一改常態(tài),甚至不惜說出很“惡毒的話”來阻止他,她其實非??謶侄乙驗樽柚共涣苏煞驊嵟?。

我能感覺到,即使是萬一有意外的死亡,但是朋友的爸爸也希望可以在老年生活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

何況麻將是目前他找到的讓他覺得現(xiàn)實不再是煎熬的一種放松方式,這對他的情緒很重要。也是他的選擇和決定。

他有考慮到風險,也有節(jié)制,然后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但是這位一直依戀他的妻子,卻因此非常憤怒,因為她想控制他。

她想用自己的方法來控制自己的丈夫不要死亡,或者盡量晚一點死亡,即使是讓他放棄他覺得唯一有意思讓他感到情緒放松的事情。

她希望他不要做,如果他還是一意孤行,那么對她來說,這個人這件事就失控了,她可能就要面臨丈夫也許會因為打麻將死去的結(jié)局,她害怕極了,她無法接受。所以她會說出那么“惡毒的”語言。

這個故事還有個后續(xù)——朋友回家和媽媽說了,她這是在控制,媽媽開始不能接受這個說法,還情緒激烈的反駁。

但是隔天一早,朋友媽媽就對她說,“我想了一晚上,我確實是控制他。因為我不能讓他死。我接受不了,我接受不了這個世界沒有他?!?/span>

那個當下,我們都沉默了。

我們太“愛”一個人,依戀他,投射他,期待他,因此控制他。


 · 03 · 

接受不了相濡以沫幾十年的伴侶的死亡,是一種很大的恐懼,為了對抗這種恐懼和焦慮,于是這位妻子必須去試圖控制。

表面上看,這種不要打麻將的警告,是為了丈夫能多活一段時間。

但是如果這是丈夫自己的決定,他要選擇這樣度過自己的日子哪怕迎來自己的死亡,妻子因此而憤怒,就不能說是因為愛,說白了,那是因為她自己接受不了丈夫可能的早離去,她自己會非常痛苦孤獨。因此,她才想阻止她的丈夫。

“超我”很強烈的朋友注意,我絕對沒有要批判這位妻子,說她很自私的意思。

就好像我也絕對沒有批判來找我的那位媽媽,覺得她想控制她的女兒,她就只是個表面的偽裝的好媽媽。

我不想批判任何人。

這個世界不是人人都有問題嗎?
包括我。我的問題還特別多。

誰能沒有恐懼?

除非開悟。悟到這個世界和宇宙的真諦。方能沒有恐懼。

有恐懼,就有控制。有控制才有痛苦。


所以我寫這兩個故事,寫這個媽媽和這個妻子,不是想批判去控制別人的人,而是想說,如果一個人總是在控制他人,那么起因是源于某種強烈的恐懼,而這種控制則是讓她產(chǎn)生痛苦和焦慮的根源。

如果我們能明白這一點,我們就會少一些痛苦,焦慮。

如果我們能從讓我們恐懼的那個起因上去思考,那就是關(guān)于我們認知事物和自我成長的有益的思考,我們距離開悟就會近一些,

而不是把我們所有的生命能量都耗費在和別人、和事情的控制中,然后去斗爭,去鎮(zhèn)壓,去強迫,去痛苦。

當然,這是很難的。

但是,在每一個關(guān)系里,每一件事情上,你都可以試著去用這種角度去看待和思考。

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認知也會不一樣了,我們的情緒會變得不一樣,我們因此而采取的行動也會不一樣,這就是著名的“合理情緒療法”。

其實說白了,就是改變認知,從而改變情緒和行為。

這個方法特別適用于那些,在想控制和對方反控制的拉鋸戰(zhàn)中,已經(jīng)筋疲力盡千瘡百孔的人。

我能體驗到,那種強烈的痛苦。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經(jīng)過這種自我認知的審查,可以得到自我的治療。

 · 03 · 

我有一個極度喜歡控制的媽媽。

心理學里面老師講到的很多關(guān)于母親控制孩子的例子,我媽媽都做過。
我媽媽有焦慮癥。年輕的時候,就很焦慮,因此她要我做到的我必須要做到:

寫字的姿勢,
寫字的速度和字體,
寫作文的分數(shù),
每次考試的成績,
每天晚上睡覺的時間,
生病了必須要打吊針(過度治療),
下雨刮風絕對不能出去玩,
吃任何東西之前必須要洗手(不斷洗手),
必須要穿多少件衣服。

我的童年的記憶沒有什么歡樂,總是陰沉沉而壓抑,我不能像別的孩子一樣在外面狂奔,我不能按照我自己的意愿穿衣服。

我是冬天我們班穿得最多的人,我總是因此被班上同學嘲笑,我為了父母而認真學習,因為我媽媽在食物上的規(guī)定和嘮叨,我小時候一直輕度厭食來表達反抗……

我學習了心理學,我就穿越到了我媽媽的那個時候,

她極度焦慮,她剛剛成為一個媽媽,她自己有個非常糟糕的母親,然后她自我價值感很低,她特別需要自己極度被認同被贊賞需要自己極度完美

——所以她非常恐懼我生病,非??謶植荒芙逃梦?,非??謶治宜拥够蛘弑患毦腥?,

為了讓自己不那么恐懼,為了讓自己的意識認為自己是一個完美的母親,從而不受到“超我”的攻擊,感受到自己有價值,我媽媽就必須要時時處處嚴格控制我

我愛我媽媽,我也因此在童年和少年恨她,她的控制給了我一個灰暗的童年和強烈的心理陰影。

她并沒有因此而變得快樂。
我當然也沒有。

控制不會讓任何人快樂。

因為對于想去控制的人來說,只有真的不恐懼了才會快樂;而對于被控制的人來說,只有自由才是快樂。

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樣的媽媽和童年。

中國的很多孩子就是這樣長大。

也因此,這樣長大的孩子,包括我在內(nèi),都非常喜歡去控制,都有很多的焦慮。

這就是循環(huán),這就是代際傳承。

我們的父母賦予了我們童年,也賦予了我們這樣那樣有問題的人格。

很多人被父母控制得太久,而無數(shù)次的被迫放棄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以至于后來長大,父母根本不在身邊甚至都不在這個世界了,還是只要為自己做點什么,想行使一下自己做決定的權(quán)力,就會覺得渾身不對勁,就會強烈地譴責自己,就會很內(nèi)疚。

被關(guān)得太久的人,對自由會不適應(yīng)。

 · 04 · 

我想回到那個媽媽的故事。

女兒如果這樣寫字就一定會駝背嗎?
這個媽媽的推斷不是客觀的。

任何推斷都不可能完全客觀,因為那是還沒有發(fā)生的事情,何況媽媽對于女兒來說,是另一個人,她怎么能決定女兒會怎樣呢?

但是當女兒堅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寫字,這個媽媽表現(xiàn)出的痛苦和自責,情緒性的問題,這個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會感覺不到嗎?

這個六歲的孩子會非常痛苦——如果堅持自己,那么我就會傷害我的母親,如果順從媽媽,我就會失去自己。


這是人的本能極為痛苦的感受,孩子無法清晰地意識到這種感受,更加無法在腦海里思考或者用語言表達,所以這種感受會更多地進入到潛意識之中,形成孩子的人格。

如果她堅持了,或許她以后會成為一個比較能活出自我的人,但是違背了母親并且給母親帶來痛苦,她會對自己進行懲罰;

如果她放棄自己的堅持,然后在所有的事情上都一件件放棄,那么她的媽媽對她的控制會越來越強烈,她會慢慢麻木,會成為又一個無法活出自己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的孩子。


或許有人看到這里,覺得我是危言聳聽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就能做出這么多嚴重的論斷。

即使有人這樣覺得,我仍然會這樣發(fā)聲。

因為身邊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無數(shù)家庭上演。

中產(chǎn)階級集體的焦慮,傳染著很多人,很多人把這些焦慮和恐慌都投射到孩子身上,以嚴格控制孩子生命的方式來緩解自己的生命深處的各種恐慌和焦慮。

人是需要親密關(guān)系的,是活在親密關(guān)系中間的。

但,控制是毀掉親密關(guān)系的罪魁禍首。

它制造的是監(jiān)獄,不是愛,以愛之名制造的監(jiān)獄,還是監(jiān)獄。

我們的痛苦,來源于我們自己,而不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的伴侶。

想讓她這樣做,那樣做,害怕孩子或者伴侶不這樣我們就要面對的后果,于是我們竭盡全力地去控制,這只會讓我們親愛的人離我們越來越遠。

恐懼才是我們?nèi)祟愑篮愕恼n題。試著正視它。我們消滅不了恐懼,我們要試著和它共同生存。

試著這樣思考:

你很憤怒,因為他不聽你的。
想想他不聽你的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想想你對那個結(jié)果的害怕,到底是因為什么?

你真的承受不了那個結(jié)果嗎?再想一想。即使出現(xiàn)了你擔心的最糟糕的結(jié)果,你真的無法承受嗎?

你是不是害怕別人的指責?或者內(nèi)心的譴責?或者搞砸?如果是,那這個害怕是你的問題,不是他的問題。和那個最糟糕的結(jié)果呆五分鐘,試著接納它。和最糟糕的結(jié)果再呆五分鐘,看看你對它有什么新的理解和看法。

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了嗎?現(xiàn)在對于你畏懼的事情。然后告訴自己,最糟糕的結(jié)果發(fā)生的概率,其實你不知道它的概率。它真的會發(fā)生嗎?也許會,也許不會。你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世界上一切事情都不在我們掌控之中,我們只能做好自己。


現(xiàn)在你平靜了嗎?你感覺好些了嗎?

那么再來一遍。

愿你的心,總是不被恐懼侵擾,也無需控制他人。

- End-

*作者:周小寬,心理咨詢師、一個溫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有點特別。本文轉(zhuǎn)載自胡慎之(ID:hushenzhixl)。胡慎之,關(guān)系心理學家。中國心理學最有影響力50人之一。CCTV心理訪談特邀嘉賓。20年的咨詢實踐,15000小時的個案經(jīng)驗,向日葵心理創(chuàng)始人。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